在社会各界对楼市走向观点不一的当下,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是:今明两年出售房产,究竟是明智之举还是不明智之举? 实际上,房产界大佬王石早已对此有所预见。他曾坦言,房地产市场转型势在必行,房价不可能永远居高不下,终将回归合理区间,与当地居民的购买力相匹配。早在2018年,万科集团便已提出“活下去、活得好、活得久”的战略,开始降低负债,避免盲目扩张,保持充足的流动性。笔者对此深表赞同,认为今明两年出售房产无疑是明智之举。
为何如此判断?原因有三:
首先,居民的购买力难以支撑高房价。疫情冲击下,各行各业面临裁员降薪,民众收入普遍减少,甚至面临失业。三年疫情更是消耗了大部分家庭的积蓄。因此,老百姓已无力承担过高的房价。可以预见,未来几年房价下跌,逐步回归居住属性将是大概率事件。经历疫情后,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变得更为谨慎,购房决策更加理性,会综合考虑家庭经济状况和居住需求。过去那种冲动购房的现象正在减少。
展开剩余64%其次,国内住房市场早已供过于求。目前,国内房屋空置率居高不下。二三线城市的住房空置率通常在25%至30%之间,即使是一线城市,空置率也高达20%至25%。此外,每年还有数百万套新建商品房涌入市场,导致各地房屋严重过剩。与此同时,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加深、城镇化进程接近尾声,以及结婚率和生育率持续下降,未来的刚需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将日益减少。在“供大于求”的市场环境下,房价下跌的趋势恐怕难以逆转。
最后,保障性住房的冲击不容忽视。过去,我国在推动商品房市场化的同时,未能充分保障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。近年来,各地政府正加速保障性住房的建设。未来,将有越来越多的共有产权房、廉租房和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进入市场,以满足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需求。这些保障房的出现,无疑将对商品房市场带来冲击。
回顾2024年,国内房地产市场持续呈现“量价齐跌”的态势。根据11月的数据,百城二手房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14278元,同比下跌7.29%。从销售数据来看,2024年1月至11月,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86118万平方米,同比下降14.3%,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6.0%。新建商品房销售额为85125亿元,下降19.2%,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0.0%。
为扭转楼市颓势,各地政府不断出台救市政策,鼓励刚需和改善性购房者入市,以期重振房地产市场。这些政策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:除上海、深圳等一线城市核心区域外,大多数二三线城市已取消限购政策;银行将房贷利率降至历史低位,最低可达3.2%,并将首付比例从之前的30%降至15%;国家还减免了契税和增值税,以降低房产交易成本。
"
发布于:四川省热丰网-证券配资系统-配资正规网上炒股-中国股票配资网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