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美援朝,美空军为何始终找不到彭老总居所?靠毛主席调来一人
【前言】
新中国成立之初,神州大地刚刚迎来了解放的曙光,百废待兴之时,却又面临了一场严重的国际危机。
为了保卫祖国,中国人民志愿军远赴朝鲜抗美援朝,然而因为严重的装备不足和技术落后,刚到朝鲜的志愿军损失惨重。
然而一个人带来,却让志愿军的战力与防御能力大大增强,不仅成功扭转了战局,还让美军对我们的战术束手无策。
美军不止一次想找到彭老总的指挥地和居所,但多次轰炸却始终没能成功,全靠毛主席调过来的这个人。
究竟是什么人,能够在复杂的战场上隐蔽彭老总的位置,还能扭转战局?他是怎样做到的呢?
抗美援朝危急时刻
新中国成立之后,全国人民都沉浸在解放的喜悦当中,尽管整个国家百废待兴,但人民热情高涨,处处充满着新生活的希望。
然而不到一年之后,中国再一次受到了威胁,当时朝鲜战争爆发,美军不仅插手朝鲜内战,甚至将战火引到了中国边境。
如果我们坐以待毙,朝鲜一旦失守,那么中国必将受到严重的影响,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,中央决定抗美援朝。
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维护国际正义,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全,来到了朝鲜战场上。
然而此时中国人民支援军与美军最大的区别就是武器装备,美军为了这场战争几乎武装到了牙齿,但我们的军队,装备却十分落后。
因此刚到朝鲜战场的时候,天时地利都没有站在我们这边,但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不畏生死,靠着人和竟然做到了连战连胜。
美军本来根本就不将我们的军队放在眼里,没想到我们竟然歼灭了他们大量的战斗力,甚至让美军的总司令一换再换狼狈至极。
这下美军才终于重视起了这支看似落后不堪一击的队伍,并且用上了最精良的战斗机不断对我军进行轰炸。
志愿军的肉体凡胎怎么可能扛得住飞机大炮的攻击,美军当时找到了志愿军的火力薄弱点,并且对这个点进行了疯狂打击。
尽管志愿军战士在战场上分离厮杀,但每天还是有大量的战士牺牲在战场上,当时的伤亡人数已经达到了7.5万人。
这已经是我军尽力采取措施反抗的结果了,但不论是修建战壕还是不断转移阵地,效果都不明显。
为了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反击,彭老总将战场上的情况汇报给了中央,希望能够共同商议出应对之法。
接到汇报之后,毛主席就想到了一个人,此时的他因为之前受伤还在休养,但这种时刻不得不让他重新出山。
此人名叫王耀南,从五岁开始就接触了火药,并且和火药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,这次派遣前往朝鲜战场的人选非他莫属。
1911年,王耀南出生在江西省上栗县,家里的条件不好,没有上学的机会,5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叔叔一起做鞭炮了。
当时父亲和叔叔总是叫他的小名冬伢子,别看他当时只有5岁,但是家里的活基本上都会干了,做鞭炮也学的有模有样。
当时做鞭炮不像现在一样都是工厂流水线,当时全靠这些手艺人亲手制作,仅仅几年之后,王耀南就掌握了几十种制作鞭炮的配方。
十多岁之后,王耀南除了跟家里一起做鞭炮之外,还要到煤矿厂,帮着做爆破工的父亲打下手,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。
王耀南的父亲和叔叔除了有做鞭炮的好手艺之外,还是远近闻名的爆破专家,王耀南将父辈的手艺学了个十成十,甚至青出于蓝胜于蓝,十几岁就有了养活自己的能力。
而1922年,也就是王耀南11岁,这一年,他加入了我党领导的第一个儿童团,也是从此时,他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了。
这时候的王耀南就已经结识了毛主席、刘少奇、蔡和森等人,毛主席还对王耀南说:“你叫冬伢子,我小名是石三伢子,咱们都是伢子哩。”
工兵之王
革命的种子就从毛主席与他对话的时候,在他心里深深扎根,几年之后王耀南参加了秋收起义,并且成为了一名工兵指挥员。
王耀南小时候从父辈那里学到的火药手艺,以及后来当矿工的经历,都让他掌握了扎实的掘进以及爆破技术。
这些技术看似与行军作战的关系并不是很大,但要知道,打仗除了射击和拼刺刀这样的进攻手段,防御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而掘进对于作战防御来说,就是重中之重,如果能够运用得当,在战场上以一敌百也不是没有可能。
1930年,红军首次组建了工兵连,而一身本领的王耀南,成为了朱德钦点的工兵连连长,此时的王耀南虽然只有19岁,但已经能够扛起革命的大旗了。
刚刚走马上任,红军就要攻打长沙,工兵连自然也要随军,然而攻城并不想将士们想象的那么简单。
在攻城受阻的时候,是王耀南自请出任敢死队队长,带着一小队人马直接炸开了长沙的城门。
王耀南一战成名,此后再也没有人敢小看工兵连,王耀南也在一次次战役中证明了自己的能力。
飞夺泸定桥,王耀南的任务是在铁链上铺木板,工兵连在这次任务中立下了大功,王耀南也是在此战之后被毛主席称为“工兵王”。
除了爆破和为大部队创造有利作战条件,工兵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,那就是掘进。
很多人不了解掘进在战场上发挥着怎样的作用,甚至不知道掘进是什么,简单来说,地道战的地道,就是工兵的手笔。
传统的地道战存在很多弊端,但王耀南却发明了独特的地道战以及移动地雷战。
王耀南的地道战优势最突出的一次就是1934年的松毛岭战役,当时我军就是用了地道战,才能以1.1万人击败了敌军18万人。
正是因为不断普及地道战,八路军的后方规模越来越大,而日军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。
甚至到了后期,百姓们看到了地道战的威力之后,纷纷自发挖起了地道,当时的地道四通八达,不仅仅用来作战,更多的是百姓在里面储存物资。
解放战争时期,王耀南还专门结合当地的地形,为中央领导阿颖不爱性设计了不少防空洞。
有了这些防空洞,即使国民党的轰炸机曾无情轰炸延安等地,却也无可奈何。
不仅毛主席夸赞王耀南是工兵王,因为他在地道战做出的贡献,租的也称赞王耀南是“地道战之父”。
最令人啧啧称奇的就是他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,在他到来之前,我军损失惨重,但王耀南到了之后,有人甚至称他让朝鲜战场上的志愿军强大了20倍。
朝鲜战场的表现
接到毛主席的调令之前,王耀南还在绥远军区工作,但接到通知之后,王耀南立马就放下了手上的工作,赶赴了最危险的战场。
当时美军最常用的手段就是派出大量的轰炸机进行猛烈的炮火攻击,志愿军修筑的战壕作用并不大,而且还容易倒塌。
王耀南到了朝鲜之后,第一件事就是观察周围的环境以及土质,他发现当地的山地比较多,并且大部分地方的土质是比较硬的。
这种条件下,其实战壕和坑道应该具备很大的优势才对,后来发现战壕用处不大是因为修建的方式不对。
毕竟在修筑工事这方面,谁能够比得过工兵王与地道战之父呢?王耀南来了之后就开始根据当地的地形修建防炮洞。
只要炮火来袭,战士们就能够躲进防炮洞中,最初的危机算是就这样度过了。
后来王耀南还升级了这些放炮洞,增加了储粮洞、弹药洞以及医护洞,这些防御工事不仅能够躲避炮火,还能让战士们在里面休养生息。
自从王耀南到了朝鲜之后,美军的几轮攻势都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,反而被我军打得连战连退。
毕竟彭老总的军事战略能力不是开玩笑的,之前的伤亡是因为美军的炮火袭击既猛烈又突然,让人毫无招架之力。
但有了王耀南的帮助,防御力提高了不是一星半点,再加上彭老总指挥作战,志愿军战士们甚至能够开展最擅长的阵地游击战术,美军自然措手不及。
因为几次猛烈的进攻都没有什么成果,美军开始专注寻找彭老总的指挥所和居住地。
他们以为,只要解决了我军的指挥官,就能够不战而胜,却没想到王耀南早就有所准备。
在朝鲜作战时期,王耀南带领着志愿军全面开启了坑道的掘进,当年光是坑道就挖了七千多条,掩体也有75万个。
在这样的防御工事中,为了进一步保护指挥所和彭老总的住所,王耀南在防空洞的外面还画了一些图案。
这些图案能够利用心理盲点,迷惑空中的美军战斗机,让对方看不清楚真正的洞口究竟在哪里。
结尾
从儿童团到井冈山,再从井冈山到抗美援朝,王耀南参加了几百次战斗,身上光是枪眼就有31个,其中5次重伤。
在和平年代,王耀南也为了工兵事业奋斗了一生,即使去世之后,他也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了医学研究,无论生前还是死后,他都在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热丰网-证券配资系统-配资正规网上炒股-中国股票配资网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